如果有一座城市的雨水能像细胞一样呼吸,能让水更有“弹性”,就像块海绵,雨水多时它能及时的吸收掉,雨水稀少时它又能释放出来滋养土地,那该有多好……
海绵城市,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,也可称之为“水弹性城市”。国际通用术语为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”。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,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。
具体概括为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六个字,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这六个字的具体内容:
第一步:渗
“渗”——源头减少径流、净化初雨污染
通过“渗”改变城市由于传统建设方式导致的自然水循环被切断,减少地表径流,减少从水泥地面、路面汇集到管网里,同时通过土壤净化水质,改善城市微气候。
“滞”——延缓雨水峰值出现时间
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。比如说,通过微地形调节,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,“滞”可以延缓形成径流峰值,避免积水攒起来就导致的内涝。
“蓄”——降低峰值流量、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
“蓄”,就是把雨水留下来,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,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,原来到湖里的还去湖里,原来到沟渠里的还去沟渠。
“净”——减少污染、改善城市水环境
通过土壤的吸附、植被根系的吸收,绿地系统、水体等的过滤,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。通过上一步的蓄水,进行净化处理,然后回到城市中,因此,“渗、滞、蓄”的实质均服务于“净”。雨水净化后,可作为生态补充水,有条件也可用于绿化浇灌等。
“用”——合理利用雨水,提升城市环境品质
经过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,这不仅能缓解内涝灾害,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,如通过上一步的净化把水用到实处,工程包括绿化浇灌、道路冲洗、冷却用水和景观用水等。
“排”——减少内涝、提升城市应变能力
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过多,渗透不了,利用不了,才导致内涝。这就必须采取人工措施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,避免内涝等灾害。
海绵城市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、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的同时,真正让人们感受到市的呼吸。